Skip links

Clara|从CMU的夏校到ED录取,一切都刚刚好

很多同学都问:这个夏季课程/夏校,能不能给我的正式大学申请“加分”?其实应该问的是:夏校里需要怎么做、才能为正式大学申请“加分”?Clara同学在2016-17申请年中漂亮地摘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学(CMU)建筑学专业的ED录取. 她在高三前的暑假参加了CMU夏校,修读了的建筑和音乐课程。在她看来,这个夏校经历对录取有多大用处呢?

 

Clara:建筑世家的音乐女孩

左手图纸  右手麦克风

Clara是平和双语高中IB课程部公认的“才女”,她有两个大爱:一是声乐,二是建筑。平时文静的Clara一谈到这两个话题就话特别多,声调都会不一样起来,跟她对话的人能清楚地感受到她满满的学习热情。

Clara的父母都从事建筑,在业内有相当的地位,曾参与设计上海滩多个知名地标。在家庭的熏陶影响下,Clara早早就确定了建筑专业方向,并利用周末时间学习素描、美术等基本功。另一方面,师从数位音乐名师的她,在声乐上已经成绩斐然、几乎达到专业级水准,不仅摘取了多个重磅赛事的奖牌,也在每年的平和交响音乐会上大放异彩。

尽管建筑的大学课程和日后工作都是出了名的“累成狗”,Clara非常坚决地要在大学里“两者兼顾”:主修建筑、然后通过社团或者辅修的方式继续声乐。

Clara的父母和EBF导师团队都决定支持这个有天资也有毅力的女孩。在Clara即将进入申请季、要确定目标大学和夏校的时候,大家都非常清晰:找声乐、建筑专业都实力坚强的大学、找一个能让她“两全其美”的夏季课程。

我、梁老师以及Clara的美方指导、普林斯顿大学前招生官的Georgenes老师,一起讨论了几种可能性,包括中国家庭更熟悉的Penn、Cornell,但前者的夏季建筑课程由第三方机构运营、后者的课程起点过高、不适合尚在入门阶段的Clara。综合各方面因素权衡下来,卡耐基梅隆大学的Pre-College Summer Program是最理想的:

(1)注重实用技能:做Model、画sketch、处理空间关系

(2)CMU教授亲自上课:课程由CMU的faculty授课

(3)可以同时辅修声乐课程:对Clara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、“试运行”双专业高负荷学习生活的机会

(4)CMU本身是Clara的目标大学(Target School):专业实力、录取要求匹配度、气候和位置等都很理想,已经基本确定为Clara的ED目标

CMU的夏校异常辛苦、但也让Clara异常地享受。因为Clara回来后就直接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各项申请工作、一直没能好好地和她谈谈夏校体验。上个月末,卡耐基梅隆大学(CMU)建筑学专业ED录取如期而至,一直苛刻要求着自己的clara总算是肯放松一下了。以下是她亲述的“过来人”感想:

CMU的Pre-College夏校有设计、音乐、文科大类不少课程,都是面向准高三学生、高强度、快节奏。建筑专业尤其累吧,一般来说,我们一天是这样的:

上午各种实用技能课程要四、五小时。下午是的三个小时的房屋设计课,非常虐,但我们很多人都还“意犹未竟”,课后继续留在stuido自己折腾作品,从下课4点一直弄到10点宿舍快要关门的时候,才提着各种设备、大包小包、狼狈地跑回去。我们都开玩笑说,宿管老师每晚都要迎接一波民工返乡潮。

睡眠严重不足,折腾各种手稿到半夜12点是常态——赶最后的大作业的时候,两、三点才睡的、通宵达旦的比比皆是。

因为辅修声乐,我的时间表比其他建筑系的同学还要疯狂。每周要多出3个小时的声乐课、以及好几个小时的练习session。三餐很多时候都是在路上吃或者对着电脑吃面包。

我自己都觉得会撑不住。跟我同时念夏校的、还有另一个女生也是主修建筑、辅修音乐的,不过选的是钢琴、不是声乐。她就没能撑住——实在太累、中途就退了。

我觉得最后支撑着我完成课程的,主要是热爱吧,热爱建筑,也热爱音乐。发自内心的、对这两个专业的热爱,是我最大的精神动力。还有就是要面子:我很清楚,如果夏校的这六个星期坚持不下来,父母一定会反对我整个大学双专业的计划,所以咬着牙也要挺住啊。

经过这六个礼拜,我分配时间的能力大大增强了,总结出了加强效率的方法,摸出了自己的学习节奏。我既不是早起鸟儿也不是猫头鹰,我最精神的是下午和晚上:

夏校结束,我很高兴地收获了一份可以骄傲的漂亮成绩单。

建筑方面——最终综合成绩是high pass,这相当于是认可了我在建筑专业方面的能力。比较弱的media和drawing两门课是pass。最骄傲的是,最后那个舞蹈教室设计的大作业被评HP+(high pass plus),这是只有很少数的、最优秀的学生才能拿到的。教授特别说:我的最终作品完成度是所有人中最好的,还特别称赞了我用media来演示作品设计的小心思。

我自己想起来,可能是因为舞蹈这个题材和音乐有点相通吧。唱歌给了我很多对音乐和空间如何结合的理解,这些意外和灵感持续地给我快乐,让我做出不一样的东西。

声乐方面——我学习了3首新歌、复习了2首老歌,完成度也很好。整个声乐班一共10个人,除了我之外都是主修的,只有我1个人是建筑系过来“兼职”的。因为特别忙碌来去匆匆、和大家几乎都没有交流。但是最后的报告演出结束后,有一个人走过来跟我说I don’t know who you are, but I really like what you do. 我很确定我们到现在也还是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,但那一刻,她的认可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鼓励。

就像其他很多一直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上海小女孩,我一直偏内向,习惯了等机会、等别人挑我。但是在CMU念夏校的时候,我意识到,这里的游戏规则不一样、一定要自己争取、主动沟通。

如果不是积极negotiate、努力争取,建筑作品不会得到助教的指点,报告演出也得不到上台唱歌机会。声乐演出的负责老师告诉我,从原则上讲,非主修声乐的学生是不能参演的;从实际情况出发,要加我一个人非常麻烦,他必须要和其他演出的人一一沟通、说明为什么要加我,后勤安排也需要调整。如果不是我的声乐水平过硬、还有软磨硬泡够多,她或许不会给予我特别的帮助。

通过争取,我还拿到了夏校教授的推荐信。课程一开始,我就注意抓住各种课前课后机会和教授交流,渐渐让他记住了我的名字,开始主动关心我的设计进度、有没有问题。但是即使如此,最后开口要推荐信的时候还是很虚的,幸好教授非常nice,他不但很爽快地答应了,而且还很开心地表示他认可我的潜力、支持我在这个专业发展。他给我的推荐信里有这么一句话:She can accelerate in any architecture program. 我觉得,这是我得到过的最高评价了吧。

夏校对最后的录取,到底有没有帮助?

梁老师和Becky老师都在一开始就跟我说过,绝大多数学校所开设的绝大多数夏季项目,和该校本科招生录取都没有直接关系的。但是从我个人体验出发,CMU的夏校学习经历,还是间接地、或多或少地促成我的最终录取。

1、建筑申请的作品集(portfolio)就是在CMU夏校期间完成的,所以很规范、很“对路”。在Portfolio面试的时候,老师们一看我的作品就觉得很亲切。

2、夏校成绩纳入申请材料、直接送到录取办公室。我的六周血汗可算是值回来了。

3、建立与大学教授、助教和在读学生的个人联系。上课的教授很慷慨地给我写了推荐信,之后也在邮件交流中给到我许多关于作品集的中肯意见。几个助教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,他们也和我交流了许多CMU人的心得。

4、与招生办公室的面试和直接沟通。我的标化和IB分数有小小硬伤,当时有各种小道消息弄得我很不安,夏校期间直接见到了CMU招生官、他给了我最准确、最一锤定音的回答,消除了我不必要的顾虑,把重心放在真正重要的申请材料准备上。

5、对大学产生感性了解、积累why essay素材。真的是在这里学习过、呼吸过这里的空气、接触过这里的人,才能写出有内容的“为什么选择CMU”文书。另外,我也顺便认识了匹兹堡这个传说中的钢铁城市。哪里有热门餐厅,哪里有艺术展览在,哪里有著名建筑物——所有大街小巷的建筑都带着过往刻下的痕迹,能看到一个城市的一整个曾经。我想好好看看我接下来要生活四年的地方。